当前位置:当前位置:首页 > 玩具船长 > 郑国权:以“警”之名 守护平安 正文

郑国权:以“警”之名 守护平安

[玩具船长] 时间:2025-04-05 09:55:25 来源:九流三教网 作者:酷绘乐团 点击:89次

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向界面新闻记者介绍,石家庄辖内的钢铁企业主要有河钢集团石钢分公司、河北敬业集团、辛集澳森钢铁,合计年产能约1500万吨,此外还有石鹿特钢、丰达钢铁、西柏坡钢铁等数家民营企业,规模都较小

郝郑平认为,在收费制度的重压之下,之前还在观望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,已经开始全面启动VOCs减排工作。通常VOCs治理设施的运营专业性要求很高,业主单位缺乏相应的运营方面的人才,由第三方负责运行可以更好地保障运行效果,并且国家政策也提倡由第三方运营服务。

郑国权:以“警”之名 守护平安

以全国200个城市和地区计算,则近3年的VOCs治理市场将达到1800亿元,平均每年600亿元左右。对于一般污染源,可只考虑非甲烷总烃的监测,监测设备费用较低,每台约需要10万元~20万元左右;但对于苯系物等特殊污染源,监测设备的投入较高,每台可能需要30万元~100万元左右。记者了解到,目前天津市和上海市已经明确规定了VOCs污染源在线监测要求,其他地区虽然还没有明确要求,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已经增加了在线监测的要求。考虑到VOCs污染源的数量众多,在线监测设备的需求非常大。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有机废气净化委员会副秘书长栾志强说。

在常规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中增加总VOCs和非甲烷总烃检测项目,需要对检测设备进行改造,增加相应的检测设备。实际上许多城市VOCs治理重点企业数量要远超过300家,实际的末端治理市场要超过这个估算的数据。德国根据德国水资源管理法第57条,所有废水都必须进行净化处理后才能排入水系,也就是说不能直接排入到江河湖海等大自然当中,所以无论是生活废水还是工业废水,都要进行净化处理。

这相当于政府征收的实物税。有意思的是,澳大利亚倒不是直接硬性规定企业排放的数量,而是将排放量作为商品来买卖。无论是哪个企业,为了能够长效获利,大家都会自觉主动地减少排污。这两个制度充分发挥了市场的功能:对于治理成本较低的企业,它们愿意努力改善公益,减少排污量,节约排污配额用以交易获利;而对于治理成本较高的企业则可通过交易,以较低的价格获取排污配额,满足自己的排污需求。

对于工业废水则有着更加严格的规定,因为正是由于工业造成的严重水污染问题,德国才于1957年颁布实施了水资源管理法,要求工业企业必须要建立废水排放管道和过滤设施第三,绿色金融是不是应该有明确的价格信号?这实际是要寻求适合于绿色金融的商业模式,引导传统企业或消费者为绿色资源付费。

郑国权:以“警”之名 守护平安

传统的投融资行为,其初衷是追求经济社会福利的最优。以往认为绿色金融是不赚钱的买卖,误解根源就是没有市场化。如此,绿色金融便又转化为讨论环境资源定价的基本命题了。第五,绿色金融所追求的环境效益如何计算?例如,通过绿色信贷建设绿地或花园,周围居民享受到的美好环境,这种正向效益是否应纳为投资回报中的一项?由于绿色金融项目在计算投资回报的时候,所度量的不仅仅是资本利润的获得,环境溢出效益必须得到量化,这才能回馈至成本的内部化。

但实际上,有绿色动机却不一定产生环境效益。如何准确理解绿色金融概念?绿色金融是否应该实行差别化?绿色金融是不是应该有明确的价格信号?如何培育绿色金融的供需方并可持续运营?绿色金融所追求的环境效益如何计算?在推进绿色金融的过程中,以上这些问题不得不进行深度考量。但一些项目却损害了环境质量,这并不是整体意义上的帕累托最优。健康的资本运作发现环境价值,并利用环境价值发挥其杠杆作用。

比如,阶梯电价、阶梯水价,约束或激励消费者对于资源的认知,逐渐养成环保习惯,这将比口号式的宣传更有意义。环境效益必须进行计算,这涉及到金融运作框架的问题。

郑国权:以“警”之名 守护平安

与其通过约束资金来约束项目,不如规范资金的最优化配置。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,才能不断保持自身的影响力,往往这种公司也就是绿色产业做得很好的公司。

必须承认的是,资本总是能够敏锐地发现两者之间的比价。G20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概念,即能够产生环境效益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活动。以上几个问题,说到底是绿色金融如何市场化的问题,也是实践中无法绕开的核心问题。那么,这种定价究竟是由政府以标准来决定,还是以市场买卖双方谈判而定,这将决定未来绿色金融的治理结构是自上而下,还是自下而上。第四,如何培育绿色金融的供需方并可持续运营?必须思考的是,绿色金融项目的评估究竟是以绿色动机为导向,还是以环境效益来进行评判。电耗、水耗自然下降,这是技术革新后的红利。

应该承认的是,绿色金融应以产生环境效益为目标,或变相地对资源环境进行定价。另外,价格还能够影响消费者偏好。

如果是生产线或生产工艺很先进,但因为钢铁项目可能会给地区带来产能过剩。有人认为,绿色金融追求的是产业生态,即要评价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。

由此,笔者认为,当前要澄清绿色金融的几个基本问题。这便意味着,绿色金融的生命力在于完善过去金融信用体系,将企业或个人的环境信用作为金融信用的一种纳入,这便要求严格的信息披露,因为信用是建立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之上。

这种不平衡,需要专注于此的投资机构或投资基金介入。其实500强企业,多数都是绿色的企业。只有促进具有较高潜力的绿色产业发展,推动科技创新,才能为金融业提供高科技企业,推动技术进步,将资金真正引入技术研发的环节。在综合考虑通胀、区域制度等风险因素之后,应该衡量地区经济的边际效益与环境污染边际成本。

第一,如何准确理解绿色金融概念?国外主要流行低碳经济,偏重于气候变化和碳减排。回归赤道原则本义,是以决定、衡量以及管理社会及环境风险,以进行专案融资或信用紧缩的管理。

而金融的本质就是资源的优化配置。而价格恰恰是商业模式的核心,通过市场化行为找到均衡价格,并能够在资源使用选择上找到最优的抉择。

目前,国内绿色债券一支独大。一个健康的金融市场需要绿色金融产品的供给和绿色投资的需求。

2016年,中国境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将近1100亿元,占同期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发行量的35%,但申购者寥寥。可以预测的是,当前的绿色金融还需要政策性的倡导和呐喊,吸引商业银行的眼球。这样看来,绿色金融的宏观价值便体现了出来,即从社会福利的次优迈向最优。作为金融市场中开创的新型业务,绿色金融既要考虑绿色性,又必须考虑金融性。

后期扩大了绿色金融的涵盖范围,把城市地下管廊、节能改造工程、新能源新材料研发等纳入其中,利润率有所提高。另外,绿色金融的显性价值当然是将资金引流至合理的绿色化的投资领域,但其最大的隐性价值,却是要改变传统金融中对于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再平衡。

这一点,可以从世界500强公司的CSR(社会责任报告)一栏看出,一个注重技术创新,以人力、品牌为核心价值趋向的企业,必然会主动提高其全要素劳动生产率。从狭义方面分析,绿色金融主要集中于环保工程的投资,由于此类项目投资大、周期长、政策波动等风险,导致大多数之前的环保项目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平均利润,成了大家不愿意触碰的工程项目,逐渐背离了绿色金融的政策初衷。

容易忽视的真相是,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益和绿色项目的利益本性重合。第二,绿色金融是否应该实行差别化?由于国内各地区的发展阶段和文化环境不尽相同,金融方向的调整又会放大至实体经济的变化。

(责任编辑:张苡溦)

相关内容
精彩推荐
热门点击
友情链接